快速查詢

讀了之後

姊姊的守護者
  • 書名 :姊姊的守護者
  • 作者: 茱迪.皮考特 ; 譯者:林淑娟
  • 出版者 : 臺灣商務,2006年

  「姊姊的守護者」一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茱迪.皮考特(Jodi Picoult),她一向擅長把時下爭議性議題改寫成一整部有頭有尾的故事,本書是她成功打入台灣市場的一部代表作。這個故事在2009年被改拍成電影,結局和原著不同,但同樣都帶給觀眾很深的省思。

  在這個看似完整甜蜜的家庭中,主角安娜顯得格格不入:因為基因配對的結果,她有一頭棕髮,而不是如其他家庭成員班閃耀的金髮。在母親忙於照顧生病的姊姊、父親忙於消防隊工作、哥哥忙於應付青春期諸多反社會傾向的情況下,她看似不具有重要性,卻又扮演支撐整個家庭的天秤。姊姊凱特的病情好轉與否是視她所捐贈的器官、組織、血液而定,從她出生以來就如此。為什麼她人生的意義就全部在於另外一個人呢?不能夠參加夏令營,因為凱特病情隨時可能惡化;不能夠完整的參與朋友的慶生派對,因為趕著去醫院動手術捐贈……。看到這裡,誰都會忍不住為安娜感到不平。果然,十三歲那年,安娜決定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。然而,若從母親莎拉的觀點看整件事,卻也不禁同情她的處境,莎拉又何嘗願意一次又一次的犧牲其中一個小孩保全另外一個呢?

  這個故事探討人性、醫學、心理和道德等議題,其中充滿矛盾與選擇,我們質疑現代醫學對於生命的選擇、控制,名為拯救生命,卻也讓生命變得不自主,以實用性價值殘忍地考驗人性。在我們原本認為能夠根治的解決之道下,是否反而衍生出更多問題呢?雖然故事中每一個角色都費盡心思想找出雙贏的局面,然而,這一切都是徒然……。  

  這本小說的結尾出乎人意料地轉了180度,主角的死亡或許是要成就整個故事的完整性。若不是如此,它只會是個童話而無法成為一個能撼動人心的故事。此外,它也更顯現了生命的無常性,我們永遠無法預料到下一刻會發生什麼,我們能做的僅是把握當下相處的時光。

  本書的鋪陳不同於一般小說的敘述方式,書中章節分別以妹妹安娜、姊姊凱特、媽媽莎拉、爸爸布萊恩、哥哥傑西、律師坎貝爾、法院委託之安娜的監護人茱莉亞等七個主要角色的口吻,也就是從當事人的觀點,把整個事件說給讀者聽。作者從不同的切入點去陳述糾結、脆弱又敏感的關係,使得故事讀起來無連慣性,有落差感。讀者自不同的角度面對同一件事,當轉換一個角色時就要跟著轉換一次心情、重新定位,更能體會書中每個人的想法及無奈,反而能讓讀者思考:如果發生在我身上,是不是也會做這樣的決定﹖

  本書的最後附有讀書會導讀的單元,讓讀完這本書而有許多感觸的讀者能從中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。相信透過本書的閱讀,能夠引發更多層面的思考。

      本書藏於校本部圖書室,索書號為874.57 / 4042,歡迎借閱 !